星期日,我比平常更忙,因為我是主日學校長。
不到九點,孩子們就已經將椅子排好,他們都很興奮,一開始會敬拜唱歌,再來聽老師講故事,有時會有遊戲,讓小朋友快樂的學習。
今天是陳老師在台上教大家唱『耶穌愛我』,一面唱一面跳,大家都好快樂,而幾首歌後,就要輪到校長講故事了。此時,我看到小搭的媽媽帶著落寞的他進到教室來。我在上星期二參加小搭爸爸的告別式,在喪禮中他見到我一直哭,只有十歲的年紀,父親就離開他了,我很疼惜這個小孩,很細心,很認真聽故事,也是老師的好幫手。
此時,小搭媽媽請我到教室外,除了謝謝大家的幫助,也特別希望我們不要再用憐憫的方式慰問他,許多阿嬤們看到母子倆就掉眼淚,讓小搭一直活在沮喪中。
我當下馬上同意。但是當回到教室後,見到小搭自己一個人坐在角落,我真的很想安慰他,很想鼓勵他,讓他知道很多人關心他愛他。此時我突然想到,我可以改變等一下講故事的流程,讓小搭感受到大家的愛與同學的關懷。我馬上行動,拿起課本,請小搭將一句話背下來。
今天我要講的是彼得與約翰救瘸子的故事,彼得原本是漁夫,後來成為耶穌最看重的門徒,因著神的慈愛,讓軟弱的他變剛強,甚至可以醫病趕鬼,(聖經使徒行傳第三章一到十節就講述彼得讓癱瘓的瘸子得醫治重新站立的事蹟),
我的計畫是讓小搭扮演彼得,讓他親身來醫治一個重病的人,讓他相信耶穌的力量使瘸子馬上行走,耶穌的力量也會改變他艱苦的環境,。我想,與其用憐憫的眼神來慰問關愛他,悲傷地強調父親已經去世了,倒不如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再站起來,讓小搭自己體會到耶穌的大能可以幫他走出喪父之痛,重拾陽光般的生活。
很高興的是,我的兒子冠恩很樂意扮演瘸子,這可不在我的劇本內,完全是為了小搭,臨時變更說故事的流程,硬生生加入一段戲劇演出,我要他在地板上跪著行走,他毫無怨言,馬上就趴下,一跛一跛地爬行,逗得小朋友與老師一直笑,因為他圓滾的身形,真不像一位瘦弱多病靠乞討維生的殘障人士。
此時,我就請彼得(小搭)出場了,為了符合當時情境,還安排另一位幼稚園小朋友樂樂當他的師弟約翰,小搭是大師兄,他深深被當時歡樂的氣氛所感染,而且第一次有師弟當他的跟班,他好興奮,仰頭大步帶著樂樂,從教室後方踱向前,一直走到冠恩的身邊。
說時遲那時快,瘸子(冠恩)突然伸出手,將小搭的褲管抓住,小朋友看到,可樂翻天了,因為小搭的表情有一點尷尬,好像褲子會被拉下來了,而冠恩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抓住他的褲子,馬上拉開喉嚨大喊: "救救我,給我錢,救救我,給我錢。" 在那時,教室內的每個人都大笑起來,有些老師笑到猛揉眼睛,叫聲之大已非哄堂大笑可以形容,我的故事都快講不下去了。
但爆點還不在這裡呢,當下我馬上把麥克風拿給小搭,他非常認真,看著拉他褲管的冠恩,一字一字清楚地向他背誦我給他的句子,"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 (使徒行傳三章六節),他真是一位很棒的演員,完全不受現場鼓譟氣氛的影響,認真地完成我交代的任務。
冠恩一聽完,按著劇本,他馬上跳起來,跳得好高,這時小朋友更HI了,很少看到一位壯碩的小孩從躺在地上直接跳高,落在地上的聲音可真大,伴著大家的笑聲屋頂快被掀起來了。但我可不想在大家的歡笑聲中就畫下句點,因為"愛"還沒有傳遞出來。
"冠恩冠恩,你已經得醫治了,跑兩圈給大家看看你的腳已經好了",他真的奮力如疾風似的繞教室兩圈,大家看他認真地跑,一直拍手鼓勵他,當他氣吁吁回到台前時,我問他說:"瘸子瘸子,你完全得醫治了,你應該感謝誰呢?”"就是彼得阿,他說了一句話,我的腳就已經好了"冠恩雖然很喘,但這句話倒是很清楚。我馬上乘勝追擊,對冠恩說 "彼得的話醫治了你,這樣你可以擁抱彼得(小搭)來謝謝他嗎?"
冠恩想一想,馬上張開雙手,轉向小搭,兩個小朋友就擁抱在一起了,這時,我看到小搭的臉上,顯現出許久未見的笑容,自從他爸爸生病後,他已經很久沒有笑容了,一直到今天。
我再抬起頭,有些老師,在此時揉起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