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141. 別留在台北? (下)Mar 22, 2013

年輕時,我念化工,當時(三十年前)是台灣最夯的產業,但我只想要寫電腦程式,一位教授很不以為然,他當面責罵我說:『寫程式沒出息,畢業後如何找到工作?哪像化工廠四處林立,你可不要放棄大好前程。』

去年,我參加同學會,退休的教授遇到我,『你真是有遠見,最早投入資訊業。』(其實我也蠻羨慕南部同學,生活比較沒壓力,選擇不同而已)

如果業界先進們,為年輕學子的未來擔憂,真誠給予建議,這就是年輕人的祝福,但這不能保證成功,因為年輕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被誤導。因此昨天的議題,我也要獨立思考一番。

首先,年輕人離開台北,或是離開家鄉到國外打拼根本不是個議題,因為過去幾個世代,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工作,移民,已經不稀奇,而非如最近許多論述,台灣經濟差,才要離開台北,台灣經濟好還是不好與出國工作的關係是很薄弱,甚至經濟好時,出國留學工作的學生會變多。

我倒是同意,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應該出國工作一陣子,開闊眼界,增廣見聞,吸收別人的優點,尤其是其專業領域在其他國家的發展已遠超過台灣時,更應該離開去學習,但離開與否絕不是因為長輩說的台灣經濟不好,薪水欠佳,是為了未來更棒的自己。

但是否每個人都適合離開台灣在外工作呢?這個問題倒可以深入探討,我研究教育部101年大學前五十大科系學生,人數共五十九萬人,先假設每個人學以致用,就讀科系與就業是一致,接下來,出國工作效益不彰的科系,或在台工作優勢較大者就不會離開台灣,如需當地證照方可執業者(醫生,律師,老師),或是需要自然資源像農漁礦業,加上國外薪資無法承擔在外支出者,最後剩下多少人適合到國外工作呢?剩下三萬人(平均一年七千五百人),佔整體的5%,我還沒有減去熱戀中不想分隔兩地的男女,或是一心只想創業的人。

因此,只有極少數的學子適合離開台灣工作,而不是一句『年輕有才華』,就適合離台工作,年輕人與其被許多意見影響而憂慮,急着出國找工作,倒不如好好瞭解自己,是否適合走這條路,而且要將離開台灣後想達成目標一一列出,幫助你作一個好決定。

至於說要積極開放陸資,兩岸人才流通,人民幣開放,才能幫助年輕人嗎?非也,這只是讓大老闆們賺更多。我認為應該政府要有不同的施政方針將5%再往上推升,讓台灣人才能強悍到世界各地發展,能賺取更高薪資,例如,加強培訓學子的英文能力,協助取得國外證照,讓年輕人更有能力到國外賺錢,趕快還完學貸,也要有公平稅制,將其國外收入稅收運用幫助學弟學妹。

至於其他95%,也是可以考慮離開台北,但不是到國外,是到其他縣市發展,在今日網路發達時代,許多科技都足以彌補城鄉差距,較低的生活費用,讓年輕人成家較容易,許多城市的硬體建設也已經追上台北,甚至引起國外媒體注意 (Monocole : Taiwan's turning tide),這讓離開台北更容易些,至於留在台北的人,也不用擔心,就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的,週末可以到四四南村,華山藝文特區,以及數不清的咖啡廳與書店,享受簡單與緩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