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法國史特拉斯堡大教堂,一百五十年前史懷哲在此成長,受教育)
只有講故事的教導是奶油,轉化為行動的教導才是蛋糕。
上次說到去異鄉傳福音的偉人,兩位主角,一位是英國傳教士大衛李文斯頓 David Livingstone,另一位偉人,是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他們都是非洲宣教的勇士,為甚麼我選擇他們的故事,有特別的含意,是要建造孩童不畏艱難的品格,另外,就是勇於挑戰異國宣教的勇氣。
所以我強調偉人的特別事蹟都與勇氣有關係,例如李文斯頓剛到非洲時為拯救村民脫離獅子之害,而被獅子咬傷左肩與左胸,在身上留下十一個獅子的齒痕,是為非洲人受傷的記號,也是李文斯頓勇敢的記號。當孩童們聽到這兒時,都很驚訝真的會有人從獅口中逃生,我會再特別強調,這不是第一次,舊約但以理書中就曾記載,大力烏王曾將但以理扔在獅子坑中一夜,但神保護他,安穩直到清晨。所以這段故事結束前,我對孩童們會特別強調,倚靠神就生出勇氣,雖然身在險境如獅口,仍會得平安保護。
而史懷哲就會從不同方向切入,他得到兩個博士後,為了去非洲醫療傳教,三十歲才進入醫學院,受訓完才到非洲行醫傳教,要放棄他寶貴的哲學與音樂博士學位以及歐洲舒適的生活,去到物資與衛生貧瘠的非洲,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他仍有勇氣做此轉變,但神的祝福也超過所求所想,在七十八歲時,他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這是全球最高榮譽,如果他沒有聽從聖靈的呼召到非洲行醫傳教,只是留在歐洲教書當教授,他絕不可能得到諾貝爾獎,得獎後他毫無保留,把全部獎金連帶演講、演奏所得,全都用來增蓋非洲的嵐巴瑞(Lambarene),的麻瘋病院。
但我的教導不會在此打住,真正的行動才要展開,講完故事後,我會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紙,請每個人寫上,長大後他們想往何處宣教,地點不拘,寫完後,我會要每一位小朋友依次念出"我長大後要到.....宣教"。要整句加上他們寫的國家或地點大聲唸出,大聲宣告,讓它們從小就能將海外宣教的種子定根於他們的生命中,這才完成具有行動影響力的教導。
經統計後有小朋友的回應如下:非洲一名,亞馬遜河一名,越南一名,法國巴黎一名,美國兩名,阿根廷一名,香港一名,墨西哥兩名。請代禱願神成就他們所求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