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47. 教導的樂趣(二) Oct 31, 2012

接下來使徒行傳進入第二周,要教導使徒腓利到外邦 (撒瑪利亞) 傳福音的事蹟,上週胡文池牧師的故事反應很好,也想再如法炮製一次,我的收穫是孩童們不喜歡講道理,也不喜歡說教,偉人故事較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說到去異鄉傳福音的偉人,馬上想到小時候兒童主日學故事時間的兩位主角,一位是英國傳教士大衛李文斯頓 David Livingstone,他的故事很吸引人,我在小時候都會誤認他是發現非洲的第一人,其實他最大貢獻是維多利亞瀑布和馬拉威湖的發現者,李文斯頓一生致力向非洲土著傳揚基督教,以慰藉非洲土著的心,並在非洲大陸各處設立佈道會;當戰爭來到時,設立難民營;當遇到販賣黑奴隊伍時,從販奴人手上拯救黑奴。李文斯頓每到一個部落,都儘力去學習當地的語言以示和平友好。(摘自 : 維基百科與《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張文亮教授所著)。

接下來,我為孩童們介紹另一位偉人,就是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史懷哲極賦有音樂方面的天份,八歲還踏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昆士巴赫(Gunsbach)教會的管風琴,巴哈的音樂特別情有鍾, 史懷哲聰明好學,年輕時就已在音樂、宗教與哲學方面展現出他出眾的才華。二十三歲就出版巴哈的音樂作品解析而且成為一位音樂家。接下來他二十五歲成為神學和哲學博士,

史懷哲雖然自幼多才多藝且發展順利,但他心中一直念念不忘從小向往的服務與幫助他人的志願。二十九歲時,史懷哲讀到瞭一篇有關非洲大陸極需醫療援助的文章,這促使他在次年做出一個決定:放棄瞭他蒸蒸日上的學術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進入醫學院去學習。八年後,遠赴非洲的嵐巴瑞(Lambarene,在原始森林邊的奧顧(Ogooue)河畔建立瞭史懷哲醫院,開始為非洲人民奉獻他的愛心。史懷哲從三十幾歲去非洲,在接近蠻荒的貧窮落後地區為非洲人民獻上他所有的精力、智慧和愛心將近五十餘年1953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直到他以九十歲的高齡在嵐巴瑞逝。(摘自 : 維基百科)

但只有談這些內容,孩童們會覺得很枯燥,因此,我會加碼強調一些特別的事蹟,例如李文斯頓剛到非洲為拯救村民脫離獅子之害,參加狩獵獅子,而被獅子咬傷左肩與左胸,幸被同伴梅巴魯所救,雖不致喪命,卻在身上留下十一個獅子的齒痕,是為非洲人受傷的記號,也是李文斯頓勇敢的記號。最後李文斯頓在一八七三年五月一日早晨,他的非洲僕人,發現他跪在小床旁過世了,僕人敬愛他,他想李文斯頓的心是屬於非洲大陸的,於是將他的心,葬在非洲的大樹底下,將遺體放在太陽下乾晒,製成木乃伊,經內陸運往三千公里外的海岸,運回英國後,英國人在西敏寺大教堂以國葬來安葬他。而史懷哲得到兩個博士後,為了去非洲醫療傳教,三十歲才進入醫學院,但神讓她活到九十歲,能在非洲行醫五十年,這都是偉人美好的蹤跡,孩童們也聽的津津有味。

(後來我也去買他們的傳記,再借給有興趣的孩童們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