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140. 別留在台北? (上)Mar 21, 2013

在我的臉書牆上見到許多人在轉貼商周『如果你年輕又有才華 千萬別留在台北』,我讀完商周上的文章後,還是覺得需要再仔細研究一番,因為這篇文章引用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另一篇文章 (In Taipei, Life in the slow lane),兩篇都讀過才不會失真,閱後,我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文章是來自生活與休閒版,並不是傳統的商業版,作者Jennifer Chen ,現在與夫婿住在北京,擅長撰寫旅遊,生活與飲食的文章,商業,科技,人力或是經營並不是她的專長,所以全文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在討論了台北的生活步調,她描述了四四南村,也撰寫了華山藝文特區的活動,在她眼中,台北已經是她在週末遊玩的目的地之一,因為有許多書店與美食讓她流連忘返。

比較特別的是,文章中再對照着其他亞洲城市如首爾,北京,或香港,從她的觀點,台北並不是不好,而是不同,不像其他都市持續追求快速經濟發展,而是用一種放慢簡單的步調發展。因此她也問了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面對台北悠閒的步調或是比較平衡的人生,台灣年輕人的職涯是否該從上海和北京展開,緩慢與簡單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無法與三星競爭。

商周的文章就引述這句話,這個觀點,寫了一大篇幅,憂心忡忡的警報文,台灣的法令過時,對外國工作者不友善,抵擋陸資,懼怕大陸人才,經濟不自由,不會發展成為大陸經濟的中繼站,台灣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工作的天堂了,台灣較適合養老退休。

但華爾街日報的原文不是這樣結束的,在最後,台北 VVG Thinking 的王小姐分享她對台北正面的看法:「台北越來越有趣,我們仍然努力工作,也充滿希望,而且對未來充滿期待。」(Taipei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she said. “We’re still hardworking and we have hope, and as long as there’s hope, then we have a future to look forward to.”)這個結尾與商周的絕望吶喊是完全不同的:「在緩慢的腳步下,台灣究竟何去何從?我們會逐漸走向衰老與終結,就像日本一樣,還是會找到新的生機,成長與美麗兼顧,經濟與金融並進,有朝一日成為東方的瑞士。」

比較兩篇文章後,很驚訝的是台灣人真是很憂慮,一篇旅遊作家在外文報紙生活休閒版的輕鬆文章,理應不會與大陸政策,陸資來台,金融自由扯上關係,台灣人真是生於憂患,也活在憂患中,連探討休閒與生活型態的文章,都會聯想到經濟與賺錢,被引述且一百八十度改寫為批評施政,憂國憂民,讓我意外的是,有七千四百位讀者在臉書上分享這篇文章,也散播他們的憂愁,但起因只是一位旅行者,喜歡來台北度週末,介紹一些新景點開始,而且不知道那七千四百位分享者中,有多少位也讀了她的原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