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147. 愛就完全了律法 Mar 30, 2013

法律是一切人類智慧聰明的結晶,包括一切社會思想和道德。」柏拉圖。

法律是社會,是社會公正,是環境人權,是實現公平正義,是反家暴,是生命尊嚴........最後一道防線。(以上為 Google "法律+最後一道防線" 的結果)。

喜歡看警匪電影或是法庭電影,劇情曲折,人心險惡,天人交戰,壞人完蛋是標準劇情,近期的反派角色都一直升級,甚至富可敵國到擁有軍隊,但我從不擔憂,結局都是邪不勝正,因為法律還在,它是正義的防線,違背法律一定進大牢。

法律的制訂是為了懲罰人類的兇惡背謬,所以法律本身必須最為純潔無垢」孟德斯鳩。

過去我也相信,法律是無瑕疵,一位法律人,最懂法律,就是正義的化身,藉著他們,才能洗滌普羅大眾的無知與罪惡,讓社會的公正與純潔得以彰顯。

但最近,許多法律人卻知法犯法,理當最懂法律的律師或司法人員,無視法律的懲罰依然犯罪,讓讓最後的防線露出破口,搖搖欲墜

你稱為猶太人,又倚靠律法,且指著神誇口,是蠢笨人的師傅,是小孩子的先生,在律法上有知識和真理的模範。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你說人不可姦淫,自己還姦淫嗎?你厭惡偶像,自己還偷竊廟中之物嗎?自己還偷竊嗎?你指著律法誇口,自己倒犯律法,玷辱神嗎?』(羅馬書 二章 17 ~ 22節)這是兩千年前保羅對猶太人律法專家提出的批判,可見在遠古時期法律的防線已經傷痕累累。

但睿智的他,也給我們一個答案,『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羅馬書 十三章 10節),面對罪惡,刑法不是答案,廉政公署也不是,調查局也不是,才是答案,簡單的答案需要實例,人如何戰勝貪心與金錢呢?或是愛如何戰勝心中的慾望呢?因為貪財會讓父母擔憂,會讓家人蒙羞,所以因著愛他們,願意放棄不義之財,這就是愛的表現,也彌補法律的不足。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麥克萊。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146. 受難日 March 29, 2013

今天傍晚腳受傷了,不慎踏進路上凹槽,腳踝腫脹,痛不欲生,幸好兒子與我同行,馬上攙扶我上車休息,老婆載我到診所就醫後,綁上繃帶,醫生要求我多休息,且要馬上開始復健。

回家上樓梯時,只能單腳跳上階梯,一個兒子讓我靠著,一個兒子幫我拿東西,三個人緩步向上,到家後女兒趕緊準備冰袋讓我冷敷,期待能儘快消腫。

心裏還是有些埋怨,為何路上會有此凹槽?為何當時有車子經過,讓我分心跌入洞裡,但打開電視後,心境開始改變。

今天是受難日,歷史頻道播出四小時的耶穌生平,耶穌被鞭打流血的身軀扛著十字架,沒有家人或學生幫助他,只有羅馬兵丁一直鞭打,孤獨疲憊且受傷,走向骷髏地。

感謝神,見到耶穌釘十字架那一日,我因受傷產生的怨氣完全消失,比起耶穌的孤獨與痛苦,我受傷時有家人協助,而且有耶穌來安慰,幸福多了。

145. 玩弄的下場 Mar 29, 2013

如果一位醫生開錯藥物劑量,可能是疏忽,但不專業。如果一位公車司機闖紅燈,逆向行駛,可能是疏忽,但既危險也不專業。

如果一位公僕知法犯法,絕不止是疏忽與不專業,是致命,因為他是法律制度的受益者,但又在破壞這個制度,社會的正義將蕩然無存。

如果此一人物又是法律人時,就是一位逆子,因為哺育,教導,供給,壯大他的父母(法律),心臟被猛刺一刀。

或許他太了解父母了,知道如何玩弄,知道如何趨吉避凶,知道如何鑽小縫,甚至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戳一刀。

但面對背叛兒子的父母,一定會強力反擊,如同大衛對兒子押沙龍,或是唐太宗對太子李承乾。最後只能屈膝在父母跟前,當今日見到法律人低頭不語走出法院時,最傷心的應該是法律吧。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144. "三"的力量 Mar 27, 2013

TED曾播過一個影片,(Derek Sivers: How to start a movemen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74AxCqOTvg),剛開始有一位仁兄舞動身體,狀似滑稽,但他鍥而不捨,不管其他人異樣的眼光,十五秒後有位跟隨者加入做相同動作,但許多人還是冷眼旁觀,時間感覺越來越慢,他們還是不放棄,當三十三秒後另一位也受影響加入後,有三位阿呆一起跳又動,奇怪的事發生了,十五秒後連鎖反應發生了,大家呼朋引伴一起來跟著跳,很快的,大家都一起成為阿呆了 (影片只有五分鐘,值得一看)。

這是領導的第一個功課,開始行動,讓多人跟隨,而成功與否,就要有三人同心合一,持續相同動作,當時間一久,更多夥伴一起加入,人數的累積也越來越快。"三"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說到"三",一百五十年前德國哲學家叔本華(1788~1860)的名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每一個真理的塑造都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它被嘲笑。其次,它被強烈反對。最後,每個人都會自行驗證且接受它了。』,因此世間的真理需要經過三次的檢驗,如同有影響力的領導需三個人。中文就簡潔多,也偏負面,『三人成虎』是其一,『曾參殺人』是其二,謊言變謠言,不可不慎。


『有人攻勝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敵擋他,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 (傳道書4:12) 』是聖經的教導,對"三"的力量描述最傳神,一個人會受攻擊,兩個人能抵擋敵人,但只有三個人後,才能保護每個人且進攻敵境,面對挑戰,我們要思考,現在共有三個人在我這一方嗎?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143. 你會等多久? Mar 26, 2013

週末夜市四十八年歷史的蚵仔煎特別多人,雖然下雨但沒人離開,傘撐著苦苦等待,只希望食客快出來,飢餓的感覺就不復在。

動物不會排隊,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見到食物,反應完全一樣,爭先恐後搶食,贏者全拿,但人就不一樣,會耐心排隊等待,過去陸客曾被抱怨不守秩序。昨天倒是沒見到此亂象,一位大嬸見長長人龍時,也自動走到末端依序等待。

等待已經成為商界的武器,聯邦快遞說:「等待是令人沮喪的,令人洩氣的,痛苦的,惱人的,討厭的,耗時和昂貴得令人難以置信。」(fortune, July 28 1980 P.10)。花這麼多的時間與詞彙來形容,就是要推銷給消費者一個概念,等待=難過,能你的快遞服務需要快又方便,這個概念,讓1973年創立的聯邦快遞,後發先至,席捲50%的美國快遞市場。

如何解決等待的問題,各有巧妙,『更快速』不一定是唯一的答案,例如,有間旅館最大的顧客抱怨是電梯太慢,常需要等很久,顧問公司就被聘請來解決此問題,結果,建議出來了,解決方案不是更換最新最昂貴的高速電梯,而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在各電梯口前加裝一人高的鏡子,為什麼呢?因為當客人在電梯口前等待時,他或她會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可以再調整或修飾一番,實施後,又調查一次,發現滿意度大大提昇,但等待時間變短了嗎?沒有,只是等待的感覺降低了。

或熱門的美食餐廳,因高朋滿座,等待時間太久,讓客戶不高興,但更快速的翻桌又會大大影響用餐氣氛,為解決此問題,反向操作,當遇客人大排長龍時,經驗上可能需等待十五分鐘,但告知客人時,反而說會等二十分鐘,如果一切順利,客人提早(二十分鐘內)被通知用餐,他們一定比較快樂,這就是期待的心理被滿足。

這些方法如何應用到夜市呢?其實他們根本不需要聘請顧問公司來解決問題,因為只要有好的服務與產品,消費者一定會願意等下去,但如果有第二攤甚至是第三攤蚵仔煎時,競爭就會讓不想排隊的人到其他攤子消費,這時,可能擺鏡子也解決不了問題了,但如果讓等待的客人試吃新產品,會不會是種抓住客人的方法呢?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142. 免錢的最貴 Mar 25, 2013

今年許多雲端服務都有了新命運,例如,使用已久的MSN已經與Skype 合併,Google 的 rss reader 也宣告壽終正寢,對使用者來說,他們只能啞巴吃黃蓮,硬吞下去。

因為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當它們被主人捨棄時,使用者只能趕快將資料搬家,或是儘快找到替代方案,再昭告天下,雖然有時能使用搬家程式,但都會折騰一陣子,使用者也無法要求賠償,最多在網路上發發牢騷。

主人要結束一項雲端服務的決定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在消費者意識高漲的社會,這個舉動對顧客滿意度一定有百害無一利,在痛苦的決定背後,是當這些雲端服務不賺錢時,或是存在高法律風險時,只得取消維護甚至解散開發團隊,儘管使用者抗議,也不改其決定。

我的經驗是使用雲端服務前,先想好你的退場方式,哪些珍貴資訊一定要維持兩份以上的備份,這樣當服務被取消時,你才不會手足無措,就像本土諺語說的 :『免錢的最貴。』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141. 別留在台北? (下)Mar 22, 2013

年輕時,我念化工,當時(三十年前)是台灣最夯的產業,但我只想要寫電腦程式,一位教授很不以為然,他當面責罵我說:『寫程式沒出息,畢業後如何找到工作?哪像化工廠四處林立,你可不要放棄大好前程。』

去年,我參加同學會,退休的教授遇到我,『你真是有遠見,最早投入資訊業。』(其實我也蠻羨慕南部同學,生活比較沒壓力,選擇不同而已)

如果業界先進們,為年輕學子的未來擔憂,真誠給予建議,這就是年輕人的祝福,但這不能保證成功,因為年輕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不被誤導。因此昨天的議題,我也要獨立思考一番。

首先,年輕人離開台北,或是離開家鄉到國外打拼根本不是個議題,因為過去幾個世代,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工作,移民,已經不稀奇,而非如最近許多論述,台灣經濟差,才要離開台北,台灣經濟好還是不好與出國工作的關係是很薄弱,甚至經濟好時,出國留學工作的學生會變多。

我倒是同意,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應該出國工作一陣子,開闊眼界,增廣見聞,吸收別人的優點,尤其是其專業領域在其他國家的發展已遠超過台灣時,更應該離開去學習,但離開與否絕不是因為長輩說的台灣經濟不好,薪水欠佳,是為了未來更棒的自己。

但是否每個人都適合離開台灣在外工作呢?這個問題倒可以深入探討,我研究教育部101年大學前五十大科系學生,人數共五十九萬人,先假設每個人學以致用,就讀科系與就業是一致,接下來,出國工作效益不彰的科系,或在台工作優勢較大者就不會離開台灣,如需當地證照方可執業者(醫生,律師,老師),或是需要自然資源像農漁礦業,加上國外薪資無法承擔在外支出者,最後剩下多少人適合到國外工作呢?剩下三萬人(平均一年七千五百人),佔整體的5%,我還沒有減去熱戀中不想分隔兩地的男女,或是一心只想創業的人。

因此,只有極少數的學子適合離開台灣工作,而不是一句『年輕有才華』,就適合離台工作,年輕人與其被許多意見影響而憂慮,急着出國找工作,倒不如好好瞭解自己,是否適合走這條路,而且要將離開台灣後想達成目標一一列出,幫助你作一個好決定。

至於說要積極開放陸資,兩岸人才流通,人民幣開放,才能幫助年輕人嗎?非也,這只是讓大老闆們賺更多。我認為應該政府要有不同的施政方針將5%再往上推升,讓台灣人才能強悍到世界各地發展,能賺取更高薪資,例如,加強培訓學子的英文能力,協助取得國外證照,讓年輕人更有能力到國外賺錢,趕快還完學貸,也要有公平稅制,將其國外收入稅收運用幫助學弟學妹。

至於其他95%,也是可以考慮離開台北,但不是到國外,是到其他縣市發展,在今日網路發達時代,許多科技都足以彌補城鄉差距,較低的生活費用,讓年輕人成家較容易,許多城市的硬體建設也已經追上台北,甚至引起國外媒體注意 (Monocole : Taiwan's turning tide),這讓離開台北更容易些,至於留在台北的人,也不用擔心,就如華爾街日報所說的,週末可以到四四南村,華山藝文特區,以及數不清的咖啡廳與書店,享受簡單與緩慢的生活。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140. 別留在台北? (上)Mar 21, 2013

在我的臉書牆上見到許多人在轉貼商周『如果你年輕又有才華 千萬別留在台北』,我讀完商周上的文章後,還是覺得需要再仔細研究一番,因為這篇文章引用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另一篇文章 (In Taipei, Life in the slow lane),兩篇都讀過才不會失真,閱後,我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文章是來自生活與休閒版,並不是傳統的商業版,作者Jennifer Chen ,現在與夫婿住在北京,擅長撰寫旅遊,生活與飲食的文章,商業,科技,人力或是經營並不是她的專長,所以全文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是在討論了台北的生活步調,她描述了四四南村,也撰寫了華山藝文特區的活動,在她眼中,台北已經是她在週末遊玩的目的地之一,因為有許多書店與美食讓她流連忘返。

比較特別的是,文章中再對照着其他亞洲城市如首爾,北京,或香港,從她的觀點,台北並不是不好,而是不同,不像其他都市持續追求快速經濟發展,而是用一種放慢簡單的步調發展。因此她也問了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面對台北悠閒的步調或是比較平衡的人生,台灣年輕人的職涯是否該從上海和北京展開,緩慢與簡單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無法與三星競爭。

商周的文章就引述這句話,這個觀點,寫了一大篇幅,憂心忡忡的警報文,台灣的法令過時,對外國工作者不友善,抵擋陸資,懼怕大陸人才,經濟不自由,不會發展成為大陸經濟的中繼站,台灣已經不再是年輕人工作的天堂了,台灣較適合養老退休。

但華爾街日報的原文不是這樣結束的,在最後,台北 VVG Thinking 的王小姐分享她對台北正面的看法:「台北越來越有趣,我們仍然努力工作,也充滿希望,而且對未來充滿期待。」(Taipei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she said. “We’re still hardworking and we have hope, and as long as there’s hope, then we have a future to look forward to.”)這個結尾與商周的絕望吶喊是完全不同的:「在緩慢的腳步下,台灣究竟何去何從?我們會逐漸走向衰老與終結,就像日本一樣,還是會找到新的生機,成長與美麗兼顧,經濟與金融並進,有朝一日成為東方的瑞士。」

比較兩篇文章後,很驚訝的是台灣人真是很憂慮,一篇旅遊作家在外文報紙生活休閒版的輕鬆文章,理應不會與大陸政策,陸資來台,金融自由扯上關係,台灣人真是生於憂患,也活在憂患中,連探討休閒與生活型態的文章,都會聯想到經濟與賺錢,被引述且一百八十度改寫為批評施政,憂國憂民,讓我意外的是,有七千四百位讀者在臉書上分享這篇文章,也散播他們的憂愁,但起因只是一位旅行者,喜歡來台北度週末,介紹一些新景點開始,而且不知道那七千四百位分享者中,有多少位也讀了她的原文呢?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139. 愛能勝過缺陷嗎?Mar 20, 2013

近期看了部電影,愛情故事,有好結果,但過程曲折且敘述到愛的恐懼。

女主角開始有不明顫抖,從神經系統開始檢查,一度懷疑是腦瘤,甚至是梅毒,最後確定是患了帕金森氏症。

她二十來歲就開始吃藥控制,偶然在診所遇見男主角,他從醫學院退學,轉換跑道成為藥廠業務代表,開始兩人不敢放入真感情,但時間一久就陷入愛情海。

此時男主角為了醫好女朋友,動用許多資源讓她接受最先進治療,飛遍全美國的醫學中心,只要聽聞那位教授或醫師有新療法,馬上安排掛號檢查,但完全沒有效果,因為帕金森氏症到今天仍無藥可醫。

最後,繁瑣的醫療過程讓病人受不了,她問男朋友一句話:「我的病是絕症,念過醫學院的你比我還清楚,一直要我接受治療,是否你只能接受健康的我?」

故事到此當然還未結束,但這個問題給我們一個好提醒,愛能勝過缺陷嗎?

最後,愛勝過憂慮,擔心,與不完美,男主角接受她,且不再花時間嘗試新療法,倆人一同生活,他離開令人稱羨的工作,重新回到醫學院,希望能研究找出治療帕金森氏的新方法。

雖然女主角的病還沒有找到醫治方式,但她艱苦的生命,已經擁有解答。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138. 購物的樂趣 Mar 18, 2013

今天到外商大賣場,先往退貨區前進,等待的時候,突然見到一隻米黃色53吋大熊,斜躺在購物車上,被媽媽推著,好傷心的眼神,因為它要離開主人,被還回去大賣場了。

(原來這就是最近有名的大熊,它的故事如下:http://disp.cc/b/253-23Od )

此時,突然見一女士從側翼衝出,直奔到購物車前,雙手擋住,不讓車子繼續前進,莫非是『劫熊客』現身,要突然搶走它?或是她女兒捨不得,即將展開救援工作?

都不是,只見雙方交頭接耳一番,氣氛還算融洽,然後女士就掏出一千元大鈔給媽媽,直接將熊抱走了。

第一次見到,即將被退回去的商品,馬上有買家搶購,而且這商品不是救命的仙丹靈藥,是一隻玩具熊。

今天在賣場也見到購物車上堆滿二十桶的二加侖牛奶,或是一位先生雙手捧著三大盒的即溶咖啡,加上那位抱著被退回大熊的女士,他們的臉上,都堆滿笑容,花錢真是幸福,療癒又救經濟。

我也很高興,買到便宜好書,而且不用許多本,只需一本,就很快樂。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137. 如何真正放鬆? Mar 16, 2013

緊張忙碌的一週,賺到的就是僵硬的肌肉,恰逢溫暖的午後,陽光普照微風輕撫,心情都輕鬆起來了,但這還不夠,身體也要更輕鬆才是,想想腳底按摩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與熟悉的師父約好,就要開始痛苦又舒暢的旅程了,剛走進店裡面時,突然見到西裝筆挺的理事長與我擦肩而過,以前常在公開場合與他見面,倒是第一次在這裡碰到他,可能是還要回公司,還是接下來有宴席,見他匆忙離開,招呼就省了,不打擾他。

進到店裏又看到另一位西裝筆挺的男士,坐在我對面一直在講電話,應該是要離開等着結帳,但被工作牽拌,無法脫身,眉頭深索,說話急促,見他神情緊繃,完全無放鬆的神態。

恐怕再多次的按摩舒壓現在都沒轍了,他還沒出店門,就前功盡棄,對忙碌的現代人,要短時間放鬆一下都似緣木求魚,西裝革履地來到這兒,脫下再穿上都很費時費力呢,放鬆的代價真是高,但如果馬上消失,豈非浪費。

我能穿著短褲拖鞋來到這兒,又能悠閒回家,理事長還輸給我呢!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136. 寒風中的幸福 Mar 15, 2013

冷鋒回防,威力不小,三月中旬,硬是將晴朗陽光逼走,凜冽寒風,溫度墬落,讓麻油雞又回到排行榜。

昨日我們倆的甜蜜晚餐就充滿了又香淳,又熱騰騰的麻油,麵線與雞肉,找到一家小店,車子停好,急奔座位點菜,已近客滿,再晚一分鐘只能外帶。

等待時突然聽到一陣鈴鐺聲,回頭看原來有位男士牽著三隻雪納瑞,依續走進店內,大家急忙移動座位,騰出空間讓這些貴客經過,四位就在我左邊的方桌坐下,它們都受到主人的細心呵護,穿著冬季外出服,乖乖等待食物上桌。

食客們都停下來,仔細端詳,原來因刺骨寒風而愁煩的人,見到這些小狗臉上都露出了笑容,它們又可愛又守秩序,不聞狂吠,也不會亂跳,眼睛都揪在一塊,直望著點菜中的主人,其中的老大,被主人安排坐在椅子上,絲毫不敢造次,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雕像,姿勢就如東京渋谷站的忠犬八公像一模一樣。


我見機不可失,拿起手機,希望將它等待的模樣照下來,難得小狗會與主人共享麻油雞,主人真的很幸福。

而我比這位男主人更幸福,不只滿足食慾,全身溫暖,照到不少的相片,更重要的是,我與最愛的人一起享受美食,也一起享受小狗可愛又無辜的表情。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135. 春天的樹葉 Mar 13, 2013

今天見不到夕陽了,傍晚時烏雲密佈,聞的出來雨就在頭上,果不其然,要出去接老三時,傾盆大雨劈啪直下,只好拿起兩把雨傘,安步當車慢走到安親班。

回家路上,褐色黃色點點滿地,應是十分鐘前的大雨打在枯葉上,也將最後的冬景抹去,是自然教育的好時機了。回頭問老三,『你知道為什麼樹葉會掉滿地嗎?』

『爸爸這好簡單,因為春天快來前,冬天的樹葉就會掉,接下來春天新的樹葉就會開始長大。』我說:『完全正確,樹在春天會長新的樹葉,人在春天也會長新的樹葉,就是要做得更好更棒,冠恩你的春天樹葉是什麼呢?』他想一想,回答說:『我要寫好功課,做更多運動,也要把扯鈴學好。』我很欣慰,也答應會幫他達成這些願望。

晚上去數學課時,我就不開車,陪他走路,因為他想要多運動啊。

今年春天,你的生命會長出新的樹葉來嗎?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134. 巷弄間的美景 Mar 12, 2013

從這個月開始,主要交通工具換成單車,氣候變暖,常見陽光,微風輕拂,渾身舒暢,開車時有許多細節與微美常被忽略,現在可以慢慢欣賞街景人物的變化,甚至今日黃昏時在一公園處聽到許多蟲鳴鳥叫,訝於一陣陣的啾啾聲如此悅耳,抬頭只見一隊鳥兒們躍稍振飛,為何數十年開車經過此地從無發覺。

下午有機會,邀老婆騎單車出遊,兩人一前一後,徜徉在巷弄中,雖然只是附近繞繞,也騎了不算短的時間,接近傍晚肚子餓了,見前方有一麵店,立即下馬,享受美食,完全不用考慮停車的問題,真是方便又愜意啊。

回家時轉進小巷,抬頭一望,只見通紅的太陽即將下山,順著右側建築物的稜線,就落入城市天際線的人造山谷中,黑暗的建築物又似俄羅斯方塊,夕陽就不偏不倚落在最下方,很像小精靈掉落城牆上,再也跑不出來啦。

能運動又能欣賞美景,真是快樂又健康。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133. 教育救人(三一一的奇蹟)Mar 11, 2013

兩年前的二月,全家一起到日本安比高原滑雪,第一次拜訪東北岩手縣,安靜不熱鬧,很鄉村,我們很享受悠閒的假期,回國後很想再回去拜訪,但一個月後,發生311東北大地震,岩手縣是重災區,我們去過的地方很多都被海嘯破壞了,殘破的景象真令我吃驚,災區復原應該會拖很久,我想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才會恢復,短時間應該不會再聽到他們的消息。

今天是三一一地震的兩週年,老三打開電視時,公視正在播放岩手縣釜石市的故事 (311海嘯—釜石奇蹟),日本NHK製作,講述釜石市立小學在地震發生後,因著平時防災教育得當,沒有一位小學生喪生,甚至還因為他們的警覺性,救了許多親人與朋友,對也是海島的台灣,這間遠在岩手縣的小學一定有值得學習之處。

節目訴說許多例子,佐以動畫描述,在加入專家講評,但我印象最深刻是許多大人的警覺性遠遜於孩子,當孩子要求儘快逃往避難處時,家中的爸爸,媽媽,甚至祖父母都質疑海嘯從未這麼大,應該不需要離開家,事後證明,如果不是孩子們積極懇求,甚至用眼淚哀求媽媽趕快離家,傷亡人數應不只如此。因此專家的建議,遇到大災難時,一定要馬上避難,不可延遲。

我也很訝異這些孩子能如此堅定,甚至違抗父母都要堅持老師的教導,懇求長輩們照著做,學校精實的防災教導與確實演練是最大的功臣,回到台灣,學校的防災教導會如此堅定確實嗎?另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我的小孩,我會如此信任他的建嗎?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132. 對的管教,要堅持 Mar 10, 2013

父母親常會遇到管教的難題,孩子的自主性高,而且學校現在也不體罰,過去的打罵方式已不適用,但對於成長於過去嚴格管教時代的我們,分寸的拿捏很困難,許多時候我見到父母自動繳械,完全順從孩子的意願,但這是最好的方式嗎?

老三最近迷上蛇板,他很喜歡到公園練習,雖然仍然搖搖晃晃,但已經可以滑行一小段,我也曾經想玩一玩,完全無法保持平衡,技不如他。

我的規則很簡單,一定要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玩,他常向我談條件,希望先玩再寫功課,但我從不答應,因為要建立習慣很難,破壞太容易了。

週末時他又向我乞求先玩耍,甚至說明天星期日還有時間寫作業,我仍不為所動,所以當他寫完作業時,已經日落了。我也信守承諾,同意與他一起到公園玩,但我要求他一定要戴上安全帽與手套。

眼見時間已經越來越晚,他也很急躁,一直不肯順服,因為焦急的小孩,就想要馬上出門,根本沒有耐性再穿上護具,我也很堅持,不妥協,堅持一會後,他才不情不願的穿上護具與手套。

抵達公園後,他就忘情地滑蛇板了,來來去去好幾回,我也稍作休息,突然傳來他的慘叫聲,被一個小洞絆倒,整個人跌下來,一直哭,好像很痛。我趕過去扶他起來,幸好用手撐著,沒有大礙。

我要求他戴護具是對的,因為有手套保護著,連皮肉傷都沒有,如果是徒手撐地,不僅會出現大片撕裂傷,甚至會有骨折的可能。

回家的路上,機會教育,『如果爸爸沒有要求你帶手套與安全帽,你會不會受傷嚴重?』他默默點頭,經過這次教訓,我相信他未來會更聽話了。

對的事,還是要堅持,甚至面對你的下一代。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131. 昨晚,是堅持的記號 Mar 6, 2013

在邁向冠冕的路上,時有跌倒或失誤,但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挺進冠軍戰,攻克對手得錦標。

三月五日晚上,世界棒球經典賽初賽最後一場,地主國誓言奪得分組第一,最後一場對上亞洲強豪與世仇韓國,份外眼紅,全國沸騰,球場一票難求,開賽後地主投手壓制對手,且攻下兩分,眼見勝利在望,但第八局時情勢逆轉,被韓國大砲李承燁打出安打,得分被超前,最後在全場觀眾嘆息聲中,結束比賽,三比二落敗。

但我說的不是昨天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讓全國民眾沸騰萬分的中韓之戰,而是2006 年,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A組初賽,地點在東京巨蛋,當天現場湧進四萬人,不是昨天的兩萬人。但比賽過程如此雷同,機率接近萬分之一,真令我驚訝。不知接下來中華隊是否會像2006年的日本隊呢?

當時,各國精銳盡出,職業好手紛紛進入國家隊,要一奪獎杯揚名世界,日本隊陣中有鈴木一朗,松坂大輔,上原浩治,福留孝介等名將,都是一線明星,但在三月五日晚上,四萬名加油吶喊的球迷面前,,他們輸給韓國。

複賽時,日韓又對決了,日本又輸了,這次是二比一,但比勝率後,與韓國進入決賽。

決賽是單淘汰賽,第一場又是日本對韓國,但這次,不一樣了,日本以六比零擊敗韓國,再以四比一擊退古巴,由王貞治帶領的日本隊,拿下第一屆冠軍。堅持,終於得到最後的果實。

今天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經典賽冠軍,至於2006年三月五日東京巨蛋的那場球賽,不再是嘆息,而是記號,是代表堅毅,不放棄,最後成功的記號。

我相信,中華隊昨晚,給我們的也將會是個記號。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130. 老闆是問題的根源 Mar 5, 2013

最近觀賞的節目中,最有Fu的是 Hotel Impossible (不思議旅館)和 Tabatha's Salon takeover (搶救美髮沙龍),分別由旅館經營專家 Anthony Melchiorri 與美髮沙龍老闆 Tabatha Coffey 去拯救一家岌岌可危的企業,兩個節目的過程都很類似,節目開始於發現問題,然後是提出解答,執行改善,遇到阻礙,突破困難,達成目標,最後檢驗成果。

但我有觀察到一個細節,可以給現在深陷泥沼的公司當參考,這是兩個不同的節目,有不同的主持人,在不一樣的產業,但有一個地方是完全一模一樣,就是,他們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從人開始,大部分是員工。

這些專家都很有經驗,能發覺許多細節且赤裸裸的呈現在螢幕前,當在檢查營運狀況時,許多員工都非常失職,接近即刻解聘的慘況,例如,旅館的清潔員使用同一塊抹布,先擦拭馬桶,再擦洗手臺,或是一位沙龍員工吸毒,把辦公室當臥室,許多誇張的行為,不勝枚舉。

但是他們的處理方式不是馬上資遣不適任員工,而是先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工作細節,然後重新設定目標,有時甚至導入新的工作方式或不同工具,很奇怪的是,效果就出來了,很快就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簡直判若兩人。

這時,專家都會把矛頭轉向最大的問題來源,就是老闆。對,就是老闆。員工不是造成企業衰敗的原因,老闆才是。有時老闆沒專心在經營,只會省錢,有時老闆沒有組織能力,無法設定對的目標,他的能力,就決定員工的表現。有五成的老闆會虛心接受專家建議改變自己,但另外五成,看得出來他們不願嘗試修正,認為只要改變員工與工作方式即可,甚至到最後,讓整個改善計畫功虧一潰。

因此,老闆改變,問題就解決,因為他就是問題的根源。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129. 不是只要贏球,我要的更多 Mar 4, 2013

昨日下午計畫做許多事,但看到棒球全忘了,直到球賽結束,才回神。

較特別的是,老三也開始與我為中華隊加油,從頭到尾看完,不曾要我轉台看卡通。雖然他對規則是一知半解,會把界外球看成全壘打,但只要中華隊得一分,他就大聲歡呼,跳上跳下,當荷蘭對被三振時,他就學投手拉弓的姿勢,仰天長嘯,比我還高興。

想起四十年前,我也是凌晨起來看少棒的年代,當然,老爸帶頭,他比我還熱血,每役必與,從全國錦標賽,到亞洲區代表賽對日本調步少棒隊,直到威廉波特的世界賽,南部強豪巨人隊或立德隊都是我們的英雄。我的棒球知識也是他教出來的,而昨天,我又傳給老三。

勝利,只是重來的開始,我期待,不再有棒球簽賭,球員不受誘惑,更多企業投入職棒,更多球迷回到球場,將來的一天,我的孫子也能激動的為中華隊加油。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128. 文憑貶值的未來 Mar 1, 2013

過去的成功方程式,未來如果不適用,我們的下一代該如何面對?

例如,留學曾經是成功的保證,喝過洋墨水,走路都有風,但是,為何台灣留學生越來越少,而且回國後待遇也不見提高?

有幾個問題,留學的費用節節升高,現今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已經不再『物美價廉』,直追私立大學,而私立名校,也是一直調漲,加上許多獎學金被削減,中國與印度出國學生大增,出國唸書的壓力越來越高,據大衛告訴我,許多美國的台灣華僑想回台灣念大學,因為學費相對便宜。

另一個問題是,畢業後的回報低,我發覺,近五年許多留學生回國後,都能接受派遣工作,十年前是不會發生,大衛也說,他的小診所,剛開始時的實習醫生都是州立大學醫學院畢業,但近來都是常春藤名校的高材生來應徵,他打趣道,這些絕頂聰明的年輕人,考試可能都比他厲害許多。

下一代的未來,文憑是否越來越不值錢?或是更正確的說,文憑的投報率低,但是否也是教育的轉機,有那麼一天,一個人的實力,比哪個學校畢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