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收到一張小聖誕卡,圖案獨一無二
,且大大有意義,待我道來。
這張卡片是從花蓮黎明教養院寄來,四年前,我們感動黎明在後山為弱勢團體付出三十餘年,就開始每年支持他們,雖然金額不多,但比起創始人羅樂道牧師的犧牲奉獻,我們做的真不算什麼。
羅牧師是一位從加拿大來花蓮的宣教士,在一九六九年,第二個兒子史蒂芬出生在台灣時,即被診斷患有蒙古症,他與妻子雖然傷心,卻決定再領養一位台灣女孩,當寶拉成為老三時,又被診斷患有癡呆症,他當時好失望,好傷心,甚至認為上帝要拋棄他們全家,也因著台灣當時並沒有照料與教養類似孩童的機構,只好休假全家先回到加拿大。
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祂會開另一扇窗。當羅牧師在加拿大的發展中心安頓好兩位孩童時,見到其中有許多先進的課程與器材,讓他的小孩短時間即大有進步,但台灣當時未有類似教養機構,他心中有個感動,想要將加拿大的經驗移植回台灣,當時,他的親友一致反對,他們說為何回臺灣去?即使你開始在臺灣設立了一個中心,但那裡所講的話都是中文,又將如何幫助你們自己的小孩呢?回臺灣簡直是個瘋狂的舉動。(摘自信心的見證-夢的實現文/羅樂道 牧師)
但羅牧師不為所動,毅然決然朝此目標前進,因為當時臺灣就有九萬人需此服事,羅牧師先進入大學研習「特殊兒童教育心理學」,然後於1977年於花蓮市設立基督教花蓮黎明啟智中心,開辦之初,因經費拮据,借用門諾會美崙教會幼稚園教室作為教學場所。1986年在國內外善心人士捐助下,買下現址。1992年內政部補助興建新大樓,1994年完工,1995年開始收住全日型住宿院生,1997年2月正式更名為「黎明教養院」。現在日托與全日住宿服務約155位心智障礙朋友,包括智能障礙、唐氏症、自閉症、腦性麻痺、多重障礙等,重度與極重度有七成。(摘自黎明發展簡史)
今年黎明寄給我的卡片是黃美廉教授的油畫『燦』,用色大膽繽紛,黃教授在卡片後面寫到:「不同的人,聚集不同形式的燦爛」,對身為先天腦性麻痺的黃教授,她已經活出燦爛,而我也期待,能持續支持黎明,讓其院童能綻放出更多燦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